
2014年1月12日,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会议室里,举办了一场特殊的“老三届校友与老师见面会”。
会议室里矗立着老校长卞仲耘的塑像,卞仲耘是“文革”中第一个遇难死亡的北京教育工作者,也是北师大女附中历史上永远难以愈合的一道伤疤。
在这场见面会上,当年的附中女学生、如今67岁的丧偶老人宋彬彬,捧着一张纸,宣读了《我的道歉与感谢》。她承认自己对卞校长的遇难负有责任,说到动情处,一度哽咽流泪。
宋彬彬是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,1966年因一张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泽东戴红袖章的照片而闻名全国。
从此以后,她不再是单纯的个体,而是成为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一个群体的符号。
校长之死
1947年,宋任穷之女宋彬彬出生。
作为开国将领的女儿,她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于1960年进入北师大女附中读书。从少年到青年,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少女时代。
那时,宋彬彬在校园里有个外号——“小迷糊”。
北师大女附中是实验中学,只招女生,也是北京最好的女子中学。
1965年高考,清华某专业在北京只招收三个女生,结果三个人都来自于女附中,可见这所学校的实力。
此外,毛泽东、邓小平、刘少奇等领导人,还有许多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女儿,都曾就读于此。
当时学校里,有不少和宋彬彬一样的革命二代。
他们拥有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,本该成为国家的顶梁柱,报效祖国和人民。
然而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,让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一夜之间天翻地覆。
1966年6月2日,师大女附中也卷入了这场运动,其中就包括十九岁的宋彬彬。
很快,灾难就来临了。
8月5日下午,校长卞仲耘女士被打死。
据卞校长的丈夫王晶垚回忆,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,卞仲耘倒在了校园中,遍体鳞伤、大小便失禁,瞳孔扩散,已经奄奄一息,身上还盖着一件油布雨衣。
在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里,都没有人采取任何抢救措施,直到晚上8点多,卞校长才被送往一街之隔的邮电医院,但此时已经回天乏术。
这场悲剧,是很多附中师生心里抹不去的阴霾。
